就在前几天,由安徽省政府出台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意见》也对外公布,明确规定省级预留建设用地用途。
参与该文件起草的专家表示,这两个土地新政文件是配套起来的,为以后实行土地差别化政策提供保障。
保重点项目
同其他中部省份一样,安徽经过一轮粗放发展,多地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供求矛盾突出,与此并存的是,大量的土地并未得到合理利用,产出率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前的一年多时间内,该省多地已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整治。
对此,安徽省国土厅表示,此次政策出台旨在严格把握用地定额,保障重大建设项目落地,提高指标使用效益。
不仅是安徽,临近的湖北、江西在最近两年内都出台过类似政策,河南在9月24日也召开了高效利用土地工作会议,要求集约节约用地,保障重大项目落地。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指标一直是紧盯的一块“肉”,也是土地管理部门最容易权力寻租的领域。据安徽政界人士透露,今年7月,发生在当地的国土系统窝案以及原国土厅厅长陈良纲被查,或与土地指标的倒卖有关。
根据安徽《办法》,严控后的省级预留建设用地指标将用来保障两类重点项目:省以上规划的民生、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领域重点项目和列入全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并经发改部门选优后确认的重点项目。
不过,保“重点”的同时对项目投资强度也提出具体要求,文件要求项目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或亩均预期税收达到30万元,亳州、宿州、阜阳市和各县、县级市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或亩均预期税收不低于18万元,此三市为皖北地区。
参与该文件起草的人士指出,“安徽在用地指标不足的情况下,只能盘活存量。如果增加供地指标,就会助长囤地等违法现象。”
严防“捂”地生财
安徽国土部门积极盘活存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各类省级以上开发区有175家之多,存在较严重的开发区圈地现象。
“现在很多地方一面是土地大量闲置,等待项目或是被投资者‘捂’在手里,另一面是地方为了发展积极向上级申请土地指标,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当地专家指出。
对此,该《办法》严控以建设预留地名义荒芜土地,捂地生财的现象。规定当年下达一地区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未使用完毕的,或上一年已征土地供地率低于50%的,原则上不予安排省级预留指标。
“地方政府为了得到用地计划,盲目的去报、要,实际上没有利用,这就加剧了土地资源浪费。”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叶剑平指出。
对于这样的举措,多位国土专家表示,对抑制地方政府随便拿地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地方上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工业用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为50年。各地在设定工业用地出让年限时,往往就高不就低,常以50年为出让期限。
“之所以50年,一方面会增加任期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实现资产保值。但是一个工业项目的寿命很短,最多8年,按照我们现在的制度,出让50年,那么剩下的40多年就把土地闲置了,所以以后要建立一个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安徽省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於忠祥表示。
本文章由中国制冷网 http://www.zhilengwang.cn提供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