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的蛋糕到底有多大?
《2009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底,运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2008年底的386家增加到502家,增幅为30.05%。
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南京丰盛新能源总经理郁松涛算帐更为简单:目前我国总建筑面积存量规模超过400亿平米,按20%的节能改造比例测算该市场容量将大于8000-10000亿元。这还不考虑我国目前仍处于城镇化进程中。
可以预见,在政策推动及低碳时代即将来临的大背景下,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约束性指标测算,2010年~2020年,我国综合节能投资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中国节能协会估计,今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将达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有望高达4000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是陷阱还是馅饼?
虽然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看起来春花烂漫,然而这种模式自10年前进入中国,至今却还仍不为众人所熟知。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节能公司在实际发展中并没有获得预期的高速成长,反而大多步履蹒跚,处境被动。合同能源管理,到底是美丽的陷阱还是实在的馅饼?
有专家指出,政策的不明朗,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市场环境也是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面临的一个问题。诸如当前的很多企业对节能,尤其是合同能源管理的认识不够。现实中,很多客户更愿意选择直接买设备、建系统的方式,而对于以“双赢”为基础的合同能源管理委托服务的方式,由于缺乏深入了解而一时难以接受。
但真正身在合同能源管理产业中的企业也有自己的认识。“资金缺乏是很多企业在进行节能改造过程中比较犹豫的一个环节,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最大好处是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最终用户不需要为项目进行投资,这一点可以说很有吸引力。同时,这也是从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减碳经济、落实低碳战略的一种有力方式。”郁松涛向记者解释道:“还有一点,合同期结束后项目产权是无偿转让的,用户可以无偿得到设备系统的产权。也就是说,最后一切系统资产会全部还给客户。”
南京丰盛新能源在上海、南京等计划实施及正在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好几个,上海国际饭店就是典型的案例之一。上海国际饭店,地处繁华的南京西路,是上海年代最久的饭店之一,有三十年代“远东第一高楼”之称。改造之前,酒店能源系统由于年代久远,系统老化,使得酒店的能源费用居高不下,每年整体能源费用支出近500万元,2009年全年,仅燃气消耗费用就达到110万元。
通过对项目实际情况的分析和研究,丰盛新能源提出了对该酒店进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模式。即由丰盛新能源投资进行上海国际饭店中央空调系统的改造,并负责施工、安装、调试及试运行,同时帮助用户培训运行人员。公司在合同期内收取节能空调节省的能源费收回成本并受益。在收回全部设备投资并获得相应投资回报后,节能空调系统的一切所有权再移交给酒店。
据了解,该项目改造采用包括能量提升机、高效能源管理系统软件等一系列技术改造方案,总投资约200万元,改造后年平均节能率可达31%,业主年节约能源费用约100多万元,年减少天然气消耗约40万立方,减少碳排放500余吨,丰盛新能源通过10年的EMC合同,在合同期内可收获约500万元的收益。
在江苏,也有几个非常成功的创新型合同能源管理案例,比如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江水源热泵区域供冷供暖项目、南通如东洋口港港口新城海水源热泵区域供冷供暖项目等。而一手推动合同能源模式创新的正是郁松涛和他的团队。
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江水源热泵区域供冷供暖项目是国家建设部、财政部的可再生能源补贴项目,也是世界银行“能效贷款”项目。项目投资约4.5亿元,总面积260万平方米。和常规系统相比较,该系统的投资增加了输配管网而节省了配电、设备及机房土建等环节,项目建成后,通过能源服务收益再用来支付能源服务商的投资。项目充分利用长江水的天然水源,采用江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对整个园区进行集中供冷供热,夏季利用不高于28度的长江水制冷,冬季直接从不低于7度的长江水中提取热能为园区供热。通过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利用。经测算,项目较常规空调系统全年用电量预计减小达40%,全年节能8300吨标煤,每年至少可以减少25000余吨CO2排放,NO2以及SO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相应减少,相当于为南京市每年种植了136万棵树。
郁松涛告诉记者:“丰盛新能源2006年成立最初就定位于建筑节能领域,未来的方向不会停留在节能空调工程建设上,我们会花大力气来发展新型的绿色能源服务产业和合同能源管理产业,这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