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被动房是指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等使采暖消耗的一次能源不超过15千瓦·小时/平方米的房屋,是绿色、节能建筑的践行者。结合被动房的标准、推行的难度和益处等相关问题,记者专访了张小玲。
记者:被动房的概念最初来自德国,它和中国普通节能建筑标准有什么不同?
张小玲:被动式房屋1991年源于德国法兰克福。被动房的标准每个地方都有所不同,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河北省居住建筑标准已经完成,有望今年出台,其中就有关于被动房的内容。在这个标准中,有些要求与我国现行的节能标准不同,如涉及被动房的,有两个方面的限定:一是能耗指标,二是室内舒适性指标。这是两个重要的改变,改变过去我国用节能50%、60%、75%的相对标准,被动房则用一种绝对性指标来代替相对标准。规定对采暖的热需求为15千瓦时,制冷需求为15千瓦时,总的一次能源需求为120千瓦时,而这些指标按照河北省的气候条件有所调整。
该标准与德国不同的是,在这个能耗指标限定的同时,又规定了非常严格的室内舒适度指标。目前,我国长江流域的建筑能耗是很低的,如果把上海或者重庆的能耗指标拿出来,有可能比德国的被动房指标还低,但它们是以牺牲室内舒适度换取了低能耗指标。而被动房冬天室内温度能达到18℃以上,长江流域的这些低能耗房子却做不到。被动房规定了室内温度,一年四季8760个小时都应该处在20℃~26℃,相对湿度是40%~60%,超温频率要小于10%,室内的二氧化碳含量要小于1000ppm,室内表面温差小于3℃,噪音要小于30分贝,室内不许有结露发霉的现象。
记者:被动房的标准高于普通节能建筑,开发商在sa做被动房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张小玲:第一,不能因为采用遮阳降低制冷能耗的同时,却导致照明能耗的提高。这是南方许多设计院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因为我国的节能计算比较复杂,所以建筑师在基础设施上不愿意进行节能计算,他们原有一套规定,按照规定的系数进行操作,把遮阳做得很低,势必就会影响到室内的采光,而室内采光用的是电,电是高品质能源,最后进行能源折算时,会按照基数乘以3来计算能耗,这样不但不能够降低房屋真正的能耗,反而提高了房屋的能耗。
第二,不能因为采用的技术降低了冬季采暖能耗的同时,导致夏季空调能耗提高。北方地区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比如有的号称节能75%的建筑,在夏季能耗要延长一个月,因为要达到节能75%时,建筑的外保温必须做得很厚,又不能开窗,这样的建筑在夏季制冷能耗、时间、强度都要大于普通建筑,要用电、用空调,总的能源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在提高。
第三,对建筑的气密性需做严格规定,并且制定检测方法。我国对整体房屋不做气密性要求,只是对窗户有严格的气密性规定,其严格程度不亚于欧洲标准。要想房屋整体节能,需对整个外围护体系的气密性都有要求,并进行检测。
第四,安装带有高效的热回收装置和通风设施。现行的建筑标准当中,没有对新风做强制性要求,这是很多节能建筑不节能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当我们追求60%、75%节能标准时,往往保温层都会做得比较厚,一般会大于6公分,甚至可能达到10公分,这样房屋整体的气密性比以往会有很大提升。过去传统建筑当中,总是靠房屋的自然渗漏得到氧气、新风,60%以上的节能标准房屋当中,靠这种渗漏已经不能满足正常的需氧量,而人们感到舒服的需氧量要小于1000ppm,如果没有新风系统,在普通的建筑中是达不到这个数值的,实际上房屋内已经处于一种缺氧状态。
记者:很多开发商对被动房只是观望,它的推广存在什么难度?
张小玲:开发商不愿意做被动房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被动房不以计算指标作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实测值来判定是不是真正的被动房。它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噪音、采暖能耗、空调能耗、照明能耗、新风能耗、家用电器能耗、pm2.5数值等都做测试,每一项都有严格的数值限定,每个环节都不能糊弄。因此,开发商做被动房,需要做非常大的努力,才可能达到目标值。
记者:推动被动房发展会对房地产行业和部品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张小玲:会促进产品和相关产业的升级。以门窗行业为例,对被动房而言,气密性是其能耗低的关键,而与气密性关系密切的门窗质量好坏尤其重要。中国门窗市场混乱,存在以低价竞争的市场乱象,被动房对型材质量要求高,这样有利于淘汰价格低廉的劣质产品,为生产优质型材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被动房可以天然取材,节约能源。例如,黑龙江有着最丰富的生物质能,大大降低了开发商基础设施投资。青岛计划全区域3年建50万平方米被动房,这个区域是全世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这两个地区做被动房可降低项目90%的能源。长江沿岸湖南株洲的被动房项目,只要找到解决高温高湿的技术方案,就能节约更多能源。
此外,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根据我国北方居住建筑统计,每年在冬季采暖时,要消耗2亿吨标准煤,按照我国65%的节能标准,到2050年,北方居住建筑的年能耗将翻一番。如果建被动房,到2050年,能耗只增长3600万吨标准煤。
本文章由中国制冷网 http://www.zhilengwang.cn/提供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