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华瑞中国制冷网氨制冷节能专家!
服务热线0539-2917777
制冷剂 螺杆机 阀门 配件 制冷剂 螺杆机 阀门 配件
专家称新疆优势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
作者:佚名 时间:2012-05-30 02:25 已阅:588 次

  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策部署下一阶段新疆工作。“此次政治局会议为即将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奠定了基调”,接受采访的权威专家分析指出,“会议为新疆发展和稳定指明了正确方向,‘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全局战略’、‘集中力量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今后做好新疆工作的几个关键词。”
  “当前,新疆正处在发展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去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今年第二季度召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新疆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受访权威专家解析道,去年下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作了重要讲话,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又就新疆形势和新疆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到新疆考察了工作。为了筹备好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去年11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64个部门的500多名干部,先后深入新疆各地进行调研。调研组成员几乎囊括国家所有部委和相关单位,其中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几十位,涉及部门如此之多、人数如此之众的调研队伍在新疆历史上前所未有。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入进行研究论证,调研组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和政策意见。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实施方案》,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
  “中央先后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关注和讨论新疆发展和稳定问题,研究新形势下治疆政策,并决定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前把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先做起来,这必将对推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该权威专家这样说。
  新疆工作始终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做好新疆工作不仅仅是新疆的事情,而是全党全国的事情”,多位受访专家解析道,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疆面积达16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水土光热资源、生物资源,后备耕地资源居全国之首,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巨大;地缘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与8个国家接壤,是进口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国际大通道,承担着中国能源战略供应和运转通道的重任,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桥头堡,是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需的一个结合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正因如此,在历史上,自西汉时期新疆正式成为我国版图的一部分后,我国历代中央政权都对新疆进行管理。即便是在清朝后期国力衰弱时,左宗棠也收复了新疆,清朝政府置建了新疆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指明了新疆工作的正确方向,奠定了新疆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促进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作出战略部署,推动新疆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绩。
  “从新疆的发展历程来看,新疆地处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文化融汇的西部边疆地区,如果没有社会政治的安全稳定,新疆的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同时,也只有坚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更好地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采访中,有关专家认为,新疆作为我国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按照中央要求,稳定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保持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发展。当前应统一思想、集中认识,努力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新疆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
  在新疆的采访中,本刊记者感到,新疆既是我国多民族聚集地区,又是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各族群众盼发展、谋富裕、思稳定、讲团结、促和谐的愿望十分强烈。
  “做好新疆工作,既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措施,也是在新阶段对西部大开发发展新模式、新道路的探索,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国家安全更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受访权威专家强调道。
  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进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戍边维稳能力得到增强。2009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影响,新疆地区生产总值仍实现了8%以上的增长。
  尽管近年来新疆发展很快,但“目前新疆发展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制约,仅靠自身力量短期内还难以解决。当前要通过对口援疆,充分利用内地优势,帮助新疆破解难题、释放潜力,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这已成为多方共识。
  从新疆的发展潜力来看,受访专家分析道,未来新疆宏观经济向好,发展潜力逐步提升。首要利好因素是,中央为促进新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而提供的倾斜性政策和大笔扶持资金。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预计在5、6月间召开,尽管新疆区域振兴规划的细节尚未明确,但其稳定人心、提振信心的作用已经显现。据新疆自治区政府一名高层透露,“中央将会在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改善民生等方面加大倾斜和扶持力度,拟定中的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乐观的市场预期,带动了新疆30多家上市公司股价的上升势头和市场回暖。
  其二,新疆能源产业基础逐渐扎实,经济加速发展的条件日趋成熟。
  以油气资源为例,作为全国油气资源的重要产区,2009年由新疆生产或传输的油气总量达到5445万吨,占全国能源供应总量的1/4左右。据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介绍,2009年,塔里木油田发现油气三级储量达4.97亿吨,创下历史新高,连续4年新增油气三级储量超过4亿吨,迎来储量增长高峰期。
  其中,哈拉哈塘地区新发现的亿吨级石油储量区块是近10年来最大的整装规模性发现,库车天然气区块和克拉苏大气田勘探获得重大发现,为西气东输奠定了更加雄厚的资源基础。目前,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1/4左右,成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的有力支撑点
  新疆矿产资源也迎来“大开发”时代。去年“7·5”事件后,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截至2009年底,进驻新疆开发矿产资源的大企业大集团已近200家,投资额达数千亿元。随着众多大企业大集团的进驻投资,目前新疆准东、伊犁等4大煤田、13个重点矿区和11个一般矿区的总体规划和开发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新疆将全面启动吐(鲁番)哈(密)煤炭基地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预计全区全年生产原煤1亿吨,比上年增长17.6%;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完成1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
  今年年底,新疆电网将和西北电网联接,当地富集的煤炭资源得以直接面对中东部广阔的市场,“黑色资源”可以转化成电力通过750千伏的大功率输变电线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陕西以及东部能源匮乏地区。这一“瓶颈”的打破将为国内煤炭资本进驻新疆扫清最后的障碍。随着在建和待建的一批煤电、煤化工项目的投产,新疆宏观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将获得有力的支撑。
  投资者信心和良好市场预期构成了新疆宏观经济向好发展的第三个因素。“触觉”敏锐、实力雄厚的浙商一向被认为是国内资金流的“先锋”。据新疆自治区招商局调查,2009年,浙江商人在新疆的总投资达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
  同时,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原因,新疆发展和稳定仍然面临许多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新疆自治区党校副校长、教授高建龙举例分析道,比如,“家底”薄弱,近年来新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呈逐渐扩大之势,南部五地州仍有许多贫困人口;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油气产业在工业中占60%的份额,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重工业;区域经济不平衡,南北疆发展差距过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新疆独特的区位和地缘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等。
  为提升新疆的“造血”能力,受访权威专家指出,新疆优势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要从全局考虑,支持新疆合理提高资源加工利用的比例,面向市场开发一些下游产品。新疆发展特色农牧业大有可为,要帮助当地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和畜牧业,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牧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建设好农业示范园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统筹规划建设工贸园区,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同时,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邻近的中亚、南亚、西亚国家有13亿人口,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要支持新疆深入实施联结内地、面向中亚的对内对外开放战略,发挥东引西出、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加快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建设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转集散地。
  集中力量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这是做好新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受访专家分析道,只有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是保持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之一。只有解决好各族群众的民生问题,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民力,形成新疆发展的强大动力;才能形成对周边国家的相对优势,打牢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抵御民族分裂主义的根基。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有利于扩大城乡消费,拉动经济加快发展。
  据悉,自今年起,新疆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将进一步加大,并被赋予新的含义:不仅支撑经济增长,更要为维护新疆长治久安作出贡献。要完成这一使命,各地不能仅仅埋头苦干,更要让普通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新疆一些地方制定发展战略时,正在有意识地强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作用。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将继续领军基础设施投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喀什—和田铁路等铁路项目将加快建设;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150亿元,用于建设1.1万公里公路(包括建设9个高速公路项目和若干国省道、农村公路等);吐鲁番、博乐两个机场年内将分别投入使用,库车、石河子等机场的改扩建工程仍将继续……
  同时,民生工程“重心”突出,维稳深意日渐显现。2009年新疆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高达946亿元,增长30.4%,占财政支出的七成之多。而在2000年,新疆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只有70亿元,占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三成多。新疆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持续大幅度增长,在新疆经济发展史上并不多见。
  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自今年起,新疆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继续开拓公益性岗位,援助就业困难群众和家庭实现就业,着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同时,企业招录员工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新疆籍人员就业。
  住有所居是民生的基本要求。今年,自治区要求各级政府想方设法让城乡居民尽可能享受社会保障政策带来的实惠,各地要继续加大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抗震安居房建设,以及减少贫困人口、改善饮水条件等民生工程建设。
  当前,新疆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已纷纷出台以下民生规划:乌鲁木齐今年计划投资35亿元重点对黑甲山、六道湾等21个棚户区进行改造;自今年起,自治区将全区参加新农合农牧民年人均筹资标准从100元提高到不低于150元,等等。
  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
  “之所以决定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前把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先做起来,这是从当前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的特殊形势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权威专家解析说,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央明确强调要加大对新疆发展和稳定的支持充满了期待,启动新一轮对口支援有利于尽快使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从乌鲁木齐“7·5”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把注意力集中到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上来;有利于及早解决新疆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把中央的关怀温暖、兄弟省市的深情厚谊送到天山南北,有利于进一步凝聚人心、稳定人心,巩固和发展新疆社会稳定的局面。
  自1996年中央决定实施干部援疆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年,新疆各个受援地区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社会、教育、文化方面发生了变化,从中可以切实感受到援疆工作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新疆社科院经济研究专家董兆武研究员分析说,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标志着新疆即将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制约新疆发展的原因并不仅是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才问题,而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则是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的综合援疆,是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的全面援疆,是全方位的对口援疆。”
  “对口援疆,有助于新疆在发展中既学习东中部地区的成功经验,又避免他们在发展中走过的弯路,实现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发展。”新疆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宋建华认为,对口支援的编制规划要讲究科学、协调、可行,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确保既符合实际,又能够有效执行,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此次对口支援工作中应重视解决南疆三地州的贫困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南疆的民生问题,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新疆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地力木拉提这样说。
  新疆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晓霞认为,支援新疆的19个省区和新疆受援地州都规划了很多援疆项目,怎样才能让新疆老百姓真正体会到援疆工作带来的实惠,这要求我们在项目的选择上慎之又慎,应集全国之智、举全国之力,优先解决好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如,对于教育、民生、城乡基础设施等各族群众期待的、条件基本具备的项目应先干起来,让各族人民尽快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内地支援新疆是一件大好事,但不能由此产生依赖心理。新疆的干部群众一定要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才能真正改变现状,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新疆社科院副院长苗普生提醒说,新疆各地州现在都在积极制定发展规划,更应加强研究,有针对性地分析确定各地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关于我们

制冷网介绍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加入我们团队

操作教程

加入制冷网

发布产品信息

大宗采购流程

使用教程

服务时间:09:00-21:00

客服热线:0539-2917777

手机(微信):17865050601

Copyright © 2001-2010 Zhilengw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鲁公网安备 37131202371556号 鲁ICP备12025014-1号

中国制冷网-版权归山东瑞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