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冷链是疫苗等冷藏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是生产、出厂、运输、储存、终端都需要冷链保障。不能“断链”,是冷链物流最基本的原则,否则可能导致疫苗失效,影响群众生命安全。
“药品在流通领域出了质量问题,追根溯源是非常困难的。”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卫战对当前药品冷链物流环节存在的漏洞深感忧虑。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药品冷链执行标准,各药品经营企业冷链过程控制水平参差不齐。现阶段不是所有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都能提供温度监测和控制记录,冷链运输过程中还存在着温控不力等问题。因为没有温控记录,一旦某个物流环节“断链”,很难调查出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冷链物流标准化的过程是一项庞大复杂、逐步完善的工程。整个冷链体系的发展壮大不仅要有竞争,更要有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各方共同推动,共同努力,最终也是各方共同受益。
冷链分技术委员会曾在2009年冷链物流系列标准工作研讨会上,确定了未来在执行国标委标准工作程序的过程中,要执行“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作方针和“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以标准为准绳”的原则。“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要以企业为主体,因为标准最终要由企业去落实和执行。所以,企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冷标委秘书长刘卫战说。
刘卫战称,列入2009年国标委立项的四项医药冷链物流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都是企业代表,而不是相关领域的专家。
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是行业的中坚力量,也是冷链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因此在冷链标准制定中,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参与,其过程也是一个推广标准的过程,而且企业还是未来标准的执行主体。如果标准的制定只是专家闭门造车,没有企业的参与,这样的标准往往会流于形式,纸上谈兵。
据了解,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龙头企业作为起草单位,将调研10家以上的企业,并形成调研报告。冷标委专业委员会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将进行细节的指导和修订,最终形成标准的草案。
刘卫战说,参与起草标准的企业,不仅有大量的调研工作要做,还要承担相应的费用。因此,这需要企业有很高的积极性,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工作,从而共同推进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