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1时32分报道,“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今天继续在北京举行。下面我们连线正在现场的中央台记者冯雅,了解会议的最新进展。
主持人:今天会议的内容和昨天的不同,上午你关注了会议的哪些话题?
记者:今天和昨天会议的内容有很大不同,昨天发言的主要是各国政要和政府官员,今天主要是能源学者和研究专家,昨天的话题主要是集中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气候大会,今天主要是探讨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低碳技术,碳金融和投资、企业创新节能降耗等等。
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技术,今天与会专家都谈了他们所在国家的很多能源技术创新的经验。比如说,巴西能源研究专家罗萨教授介绍了巴西的做法,巴西主要使用甘蔗的乙醇来发电,在交通运输方面也使用很多甘蔗乙醇的燃料,他说巴西的很多车都是使用双重燃料,可以用汽油也可以用酒精,还可以用生物燃料。而且巴西还有一个新的计划,叫生物柴油国家计划,今后将会不断把柴油的比例提高,而且是用不同的原料生产柴油,其中主要是用大豆来生产,巴西的这种使用更多的生物燃料,是一个非常好的避免排放更多温室气体的解决方案,也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主任麦克尔·克鲁斯也介绍了美国的做法,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是美国能源部的17家国家实验室之一,他们开展了一项耗资1.8亿美元的智能电网的示范项目,这个项目对电网进行实时的衡量和测量,目标就是能够获得实时的可视化的使用能源,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情况。
但是麦克尔·克鲁斯说,全世界没有哪一个研究所、技术部门可以单打独斗地解决能源技术创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光靠自己科学发现不行,光开发技术也不行,必须要使用自己互补的技能进行合作,把这种技术推向市场,让世界真正得益于技术的开发。因此,他们需要融资,如果解决了融资的问题,他们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种项目,可以把规模不断加大。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现在和我国南宁合作,共同创建蓝月亮基金项目,还和重庆进行了合作设计,建立十亿人民币的基金。
那说到融资,不能不提“碳金融”,所谓“碳金融”,它实际上就是把金融转移到减少排放的投资方面。但是这种投资的规模很大,是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公共部门的,还要依赖于私营部门的投资,象刚才麦克尔·克鲁斯讲的他们需要融资,但是不能只依赖政府公共部门。
但是麦肯锡伦敦分公司的董事杰瑞米指出,碳市场可以有效产生一些权利进行交易,谁拥有这些权利,这不仅是经济上的问题,同时也是政治上的问题,它是我们有效的把一系列的权利和经济的利益进行分配的问题,碳价格立法的过程为什么这么困难?就是因为这方面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政治化,经济学家很难给你一个恰当的****,这就是私营投资者面临的一个风险。另外,清洁的基础设施是我们所需要的,可是它们并不能够提供给投资者所预期的回报。因此,大的风险成本对应的是小的回报,实在太不匹配。因此杰瑞米建议各国政府应该提供更好的机会来吸引私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