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很大进展,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却没能在全球共享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国务院前副总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5月7日在“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作上述表述。
“应铺设一条民间沟通的渠道,来解决国际气候合作问题。”曾培炎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当加强国际间合作组织的磋商和谈判,但是仅仅依靠政府发挥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保护气候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利益,这项工作离不开合资企业、公众和各类社会组织广泛的参与和共同的行动。
他说,国际社会有必要在相关技术开发与转让方面加强合作,加快机构设置、资金安排和制度保障等核心问题的磋商。发达国家政府应通过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鼓励本国企业以优惠和减让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实现技术开发者、持有者、使用者的共赢。通过政府参与、市场运转,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曾培炎警示,目前国际社会对适应气候变化问题重视不够。发达国家应当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降低气候变化危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发展中国家可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加强对国内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检测、预警和科学防范;加快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的考核体系。
“广大民众既承受着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又是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改变公众长期形成的工作和消费习惯,非常关键。”曾培炎称,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吸引他们参与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并且鼓励他们自觉地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的理念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他建议,各国政府建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低碳、节能、循环经济的投入。在发展绿色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多搞合作,少施障碍,用对话代替对抗。
本次会议是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20余个国家的气候代表、环境部长及专家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