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首家新三板挂牌冷链物流企业、海航旗下海航冷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831900 ,以下简称“海航冷链”)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桂海鸿在位于上海的公司总部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桂海鸿表示,“目前冷链物流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整体规模并不大,行业集中度也非常低,前100强企业占市场份额10%。”
“不过,未来这个行业的蛋糕会变得非常大。”桂海鸿结合发达国家发展规律及自身市场经验,判断2030年冷链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万亿元。
桂海鸿进一步表示,大资本、智能化的冷链4.0时代即将到来。
2030年市场规模3万亿
海航冷链的前身为华日飞天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日飞天),这一公司成立于1997年。华日飞天创始人、现任海航冷链董事兼首席运营官的刘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海航物流集团合作之前,华日飞天尽管拥有和路雪、雀巢、通用磨坊等优质大客户资源,但仍遭遇了资金和人才缺乏的发展瓶颈。“当时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外企就是国企,但凡竞争首打价格战,我们打不起。2010年和海航物流的合作,开启了公司发展的新篇章。”
2015年2月2日,海航冷链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7月22日完成第一期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7亿元;9月11日和15日,分别入选新三板成指样本股和做市指数样本股。目前海航冷链市值超过21亿元,位列新三板4000多家企业第55位、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第1位。
事实上,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冷链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为何较早地布局冷链行业,桂海鸿表示是基于现状和前景的考虑。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冷链物流的应用程度、人均冷链产品消费水平及人均保有的冷链生产要素等方面的指标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排名前五位的冷库运营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63%,而中国的冷链物流百强企业仅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0%。
目前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规模在1500亿至2000亿元之间。桂海鸿分析称,国家战略和国民消费刚需的强力驱动,将为整个冷链行业带来新的黄金十年,“综合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的市场潜力,按照17%的复合增长率来推测,我们判断2030年市场规模会达到3万亿元。”
产融信一体发展
目前,海航冷链的整体业务架构,包含了物流、装备、商贸等板块,客户覆盖快销食品、零售、医药和化工等行业。
桂海鸿还表示,在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业务中,将借助海航的产业集群优势,重点打造仓运配一体化、海陆空多式联运和跨境生鲜供应链等解决方案型业务,并在产业投资方向上,海航冷链将聚焦冷链物流、冷链科技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就在本月,海航冷链与河南冰熊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北京盛世华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投资协议,海航冷链拟通过转让、增资分别获得河南冰熊30%、北京盛世华人34%的股权。这两家公司均是冷链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此举凸显了海航冷链进军高端智能物流装备和医药物流领域的战略意图。
桂海鸿指出,医药冷链与跨境生鲜供应链属于高门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业务。中国是医药消费大国,其中冷藏药品占比7%~8%,但由于规范标准、监控体系和追溯机制的缺失等原因,整个行业的医药冷链物流水平十分落后。同时在高端生鲜食品流通领域,冷链物流的保障能力也是最大的掣肘。
“基于消费端的安全和品质诉求、优化自身业务结构和建立空陆联运差异化竞争优势,是海航冷链未来聚焦这两个领域的主要考虑。”桂海鸿表示。
冷链行业迎4.0时代
桂海鸿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行业特征,将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以计划经济和国有调控为主要特征的1.0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大量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的2.0时代;以及当下互联网、标准化背景下供应链型、平台型公司频频涌现的3.0时代。“未来市场会加速进化到4.0时代。4.0就是资本密集化、技术智能化的时代,我认为这也是未来冷链行业发展的新阶段,并且离我们并不遥远。”
桂海鸿坦言,虽然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新的黄金十年已经到来,但行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竞争加剧、合作加深是未来的主旋律。“旧模式将被颠覆,新格局将被重塑,中国一定会诞生行业巨头和领军企业。”
在优化全国网络布局、推动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和战略型客户关系建立基础之上,海航冷链将加大境内外冷链产业投资的力度,加速以海冷融资租赁为载体的冷链金融服务和资产管理平台打造,和以中国冷藏网为载体的行业大数据服务中心、业务生态系统构建。
“我们要做推动行业变革和进步的先行者,如今产融信一体、全球化布局的战略已经确定,海航冷链将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发展并举。”桂海鸿表示。
更多制冷资讯请关注中国制冷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