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俗称土豆、洋芋等。原产于南美州,17世纪初传人我国,现在全国各地栽培很普遍。马铃薯食用部分是肥大的块茎,既是很好的蔬菜,又可作为主食的原料。
(一)保鲜特性
马铃署在收获后具有较长时间的休眠,有利于其贮藏。可将休眠分为三个时期:—是休眼前期,是指从收获得到木栓化的一段时期,是20—30天。在这时期的开始,马铃薯的呼吸强度大,水分蒸发也较多.随着马铃薯表皮组织的木栓化的形成,呼吸强度逐渐减弱,水分蒸发也减少。二是生理休眠期(深体眠期),此时期马铃薯的呼吸强度较低,水分散失也较少。如果贮藏温度低,可贮藏近6个月,但温度较高时,深休眠的的时期就会缩短。三是休眠后期,也称萌芽期。这时马铃薯呼吸作用逐渐旺盛,促使薯块发芽。发芽后的马铃薯品质下降,芽眼部位形成大量的茄碱苷,如超过0.02%会使人中毒。在萌发期,如果采用适当低温(1—3℃),可使马铃薯强制休眠,延长其保鲜期。
马铃薯富含淀粉和糖,贮藏过程中淀粉和糖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试验证明,当温度降到0℃时,由于淀粉水解酶活性增高,块茎内单糖积累;如果贮藏温度提高,单糖又合成淀粉。
绿变是马铃薯在生长和贮藏中常发生的问题。块薯绿变是由于阳光或灯光长期照射下表面形成叶绿素所致。绿变的同时也形成茄碱苷,因此,食绿马铃薯有麻嘴感,即中毒的表现。
(二)保鲜条件
1.温度
保鲜初期为愈伤和木栓化阶段,温度为15—20℃,时间为10—15天。当形成木栓保护层后,贮藏温度控制在1—3℃。
2.湿度
愈伤阶阶段相对湿度85%—90%,贮藏阶段为85%左右。湿度过低,水分蒸发,块茎萎焉,湿度过高则使其发芽,引起病害、造成腐烂。
3.光照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漫射光照射,能促使其叶绿寨和茄碱苷的形成,因此,应避光贮藏。
(三)保鲜方法
1.窖藏
东北多用砖建成棚窖,将马铃薯在窖内堆高1.5米左右,堆顶至棚顶留出较大空间,以利于排湿降温。为了排出薯堆的湿热气,堆内每隔2米设置通风塔,薯堆内底部没有风道与通风塔相连结。如果用鼓风机鼓冷风,排热排湿效果更好,可大大减少马铃薯的腐烂和发芽。
西北地区土质粘度大,可用井窑或窑窖贮藏马铃薯。这种方法保温效果好,但贮藏前期,要防止温度过高和湿度过大。